3、4 胜王瑜伽(中)-《生命的桂冠——瑜伽研究》
圣.给乐葩.辛格(Sant Kirpal Singh,又译:基帕尔.辛)
第三章 瑜伽的形式--《生命的桂冠——瑜伽研究》
3、1 ①真言(咒语)瑜伽
②真言瑜伽的技巧
3、2 哈达瑜伽
3、3 拉雅瑜伽
3、4 胜王瑜伽(中)
胜王瑜伽的目标在三摩地(帕檀闍梨瑜伽系统的最后阶段),藉此,人去除了个人化,感受自身的完整、无限、非形体、无垠自由,像乙太般充满一切。
关于这个三摩地状态,在这里有一些恰当的评语。三摩地可以是意识或超意识的。前者,心智仍保有对事物的意识;后者,在内在沉静的中心,一个人了解并获得事物的真正洞察。三摩地是用灵魂(内在灵性的眼睛)看,身体的眼睛是闭上的。这是立即而直观的知识,与透过感官、心智、头脑的有色眼镜所获得的间接知识有所区别。三摩地是“寂静沉默”的状态,远离发狂的外在世界。它是神秘的状态,其中心智、头脑、聪慧、武断全都失去作用,松脱了绑缚、去掉个人化的自性独自在光明中闪耀。有关这个状态,维亚萨告诉我们说:“惟有透过瑜伽才能对瑜伽有最佳的了解,因为瑜伽会透过瑜伽示现。”
胜王瑜伽行者的最神圣音节是“嗡”(Aum)。在《奥义书》中,我们对这个字有详细解释;《约翰福音》中同样有这个神圣的字“音”(Word);穆斯林的“卡尔马”(Kalma)或“班-依-夸汀”(Bang-i-Qadim);古吠陀仙人的“阿卡西.般尼”或“瓦克.迪维”;《奥义书》的“乌得吉特”或“纳得”;佐罗斯特的“斯洛夏”;明师们的“纳姆”或“夏白德”。
世界和《吠陀经》都源自“嗡”这个音节。《薄伽梵歌》中说:“诵念并且想念嗡的婆罗门会往前进,并弃绝身体,一直到最高的道路上。”主奎师那谈到自己说:“我是嗡卡,是所有《吠陀经》中的Pranva,简言之,我是Ek-Akshra。”《奥义书》中说:“嗡是弓,心智是箭,梵天是靶心。你必须专注地了悟梵天,视线完全盯在靶心上,然后,像箭与靶心合一一样,个别灵魂了悟梵天。”
梵天的一个振动造成了所有的世界,由之产生精神世界、因果界、阿修罗界、物质世界,以及无数的亚界。人类身体的振动相应于这个产生了宇宙的原始振动,拥有三种不同的特质,像梵天、毗湿奴、湿婆;和谐、活跃、迟钝质量;觉醒、作梦、熟睡。所有这一切都包含在嗡中,它是因果界、阿修罗界、物质界这三个世界的上主。
死亡之神、上主罗摩在护持那区克塔(Nachiketa)时说:“《吠陀经》一致赞扬的目标简言之就是嗡,人类历经一切苦行,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。”
同样的,pranva这个词意思是某个始终清新、不变、永恒的东西,就像夏白德(Shabda、音流)一样。
由上所述,强调不同方面的这四个传统瑜伽,只是帕檀闍梨提出的整体瑜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份。从咒语的训练逐渐进步到胜王瑜伽,每一个步骤都为下一个更高的阶段奠下基础。
更多资讯: